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大的博士为什么自杀?

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2020-02-20

新手往往认为棋局是棋子摆在棋盘上所呈现出来的态势;只有高手才会明白,棋局是双方观察角度、思考方式和取舍标准所演化出来的整个脉络!所谓无古不成今,一些决定性的因素是生存结构的关键支点,在更底层决定了边界。纵然变化万千,依然一脉相承…


人的许多行为并不出于自己意愿的支配。许多行为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半推半就,走一步看一步,最后逐渐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它是一种无奈和不得已。人会有意的去为结果寻找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由,以便让自己安心——心安理得的愉悦或者焦躁不安的惶恐。之所以错误会让你感到痛苦,是因为它引发了不安,打破了你内心的平静。所以,人一旦遭遇失控,首先会去找个理由,其次才是去查明真相,甚至在内心重获平静之后就懒得去关心真相了。


自我的囚徒


早几天一个演员冒充学霸,结果人设坍塌了,引发轩然大波。其实,一个演员的人设坍塌真不要紧,他本来就是演员。演员是靠演戏挣钱又不是靠做学问挣钱。学霸人设的坍塌并不影响长得好看和表演水平,依然能在自己原有的生存环境中游刃有余…


之所以让那么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如此的咬牙切齿,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生存结构中找不到出口。这种坍塌能让他们找到一个发泄的窗口。在这种空前一至的愤怒之中,你仿佛能听到那些冤魂们在地狱的烈火中怒吼——他们都是自我的囚徒!


曾经看过一个学霸写的经历:他的表叔晚上去掀他家屋顶的瓦,被他当小偷抓住了。结果村长不但理解这种行为,还指责他“不懂事”:全村就你们家小孩有出息,别人心里有气也是正常的!


类似的事情在中国社会的底层非常的普遍。你的努力和优秀不仅不会得到赞赏反而会引发敌意,因为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这不但会在人心之中暗示人的优劣,还暗示父辈的优劣,它无形中灼伤了周围敏感又卑微的弱者。不管你如何小心谨慎和低调谦卑都消弭不了这种潜伏的敌意。自我存在感越低的父母越容易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去寻找某种心理补偿,然而,这必然进一步刺激周围潜伏的敌意…


底层学霸的生存环境一开始就是险恶的。这种险恶就如同置身于黑暗的荒原之中,周围总是跟随着一堆饥饿的眼睛,那是潜伏在黑暗之中,毛发竖立,屏住呼吸,随时准备扑上来撕下你一块肉的狼群… 因此,底层学霸往往没有退路。每一次取得成绩,鼓掌的很少,期待看笑话的却越来越多——在等待的人群之中甚至不乏你亲戚的身影…


处于这种环境之中的人往往被塑造成信任感低又戒备心极强。甚至会不自觉的引导自己通过追求优越感来抵消被人群孤立的尴尬。渴望别人羡慕自己,一旦他们发现鄙视别人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优越感,他们就会本能的加大剂量,追求一骑绝尘的遥遥领先。然而,这种通过鄙视获得的优越感是有代价的——因为爱和恨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形态,这种优越感的追求,既包括鄙视的快感也暗藏着对被鄙视的恐惧。故而,无形之中将自己置身于高空中的钢丝之上,如果一脚不慎掉落下去,绝对没有什么安全网的支撑,等待的只有爬满蛇蝎的深渊中满满恶意的反噬——心中对此的恐惧会比现实中真实的恶意还要强烈千百倍!它正是焦虑的源头。


单向的优势和长期封闭的匮乏,会让自己在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之时,要么过度简化,要么就过度想象,总之不得要领,而且与多维度价值评判的生存环境格格不入。继而让自己对无法适应的一切充满敌意!只有回到让自己能找到优越感的舒适区域才能抵消各种不适所造成的恐慌和不安。故而会并主动设置更多的障碍小心翼翼把自己与外部的世界隔离开来,进一步收窄自己能腾挪的空间。在分层跃进的生存游戏中,每一个阶段的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上一个阶段的优势,在新的阶段往往会被弱化甚至变得毫无价值。不能见大行远,与时俱进,只会越发的力不从心。


为什么手上拿个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因为自己只有这一个出口!正因为本钱太少,诉求太多,才必然会去不切实际的回报率,因为内心有太多的缺失和欲望指望着它来填补。然而,漏屋又遭连阴雨,越是如此,就会越来越糟。自杀是一种解脱,更是在自己的生存结构中找不到出口的彻底绝望!


收拢的窄门


在时代的洪流中,波涛涌动的轨迹,决定族群的兴衰和个人的祸福。我们往往把目光过于集中在唱戏的人身上。因为,聚光灯只会聚焦在角色身上,舞台隐藏在暗处,不为常人所察觉。然而,正是那些被人为忽略或视而不见的东西决定着腾挪的边界——搭台的决定唱戏的!


在过去的15年间,中国的研究生毕业人数翻了3倍,而博士人数则翻了4倍,高达77万人,持续的扩招造成的是供给端大跃进式的发展。这对找不到出口的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躲避外部竞争的方式,很多博士是一路读上去的。长期与真实的世界脱节又没有其它出路的博士们,出路只有两条:1.去知名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2.留校任教。此二者所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都非常有限,而且,在博士供给过剩的状况下,二者的门槛也必然越来越高。博士们在自身能力并未改变的情况下,其岗位竞争力却在持续的贬值。对于在封闭的甬道中从底层一路读上来的博士,往往连这一点也无法察觉。


昔日北美大陆上盛极一时的印加帝国的隔壁刚刚被西方殖民者的一支百十人的远征队灭国,他们不但对此一无所知,而且对逐步临近的危险也浑然不觉。紧接着,3000万人的印加帝国被158名西班牙殖民者灭国。


一代名将胡林翼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叛乱。本该是人生得意之时,然而,有一天他骑马巡视江防之际,看见一艘挂着外国旗子的火轮船逆流而上,疾如飘风。他意识到这才是未来真正的劲敌,而这种巨大的差距靠拼命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戡平内乱的一代名将看清了令人窒息的巨大落差之后,在绝望之中忧愤而死。


人看问题的视野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在熟悉的视野之中来回的原地打转,这种天然的自我遮蔽性会让人感觉不到任何违和感。所以人常常看不清自己所处的生存结构,对自我的判断和对自己与外部资源关系的判断都不准确。失真的判断必然形成错误的生存策略,继而不断被现实打脸。


上周日写的《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不是在吹嘘个人的智慧,那些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决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篇文章是在用严密的逻辑阐述什么东西在底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局面。


破局的方法


长辈们经常抱怨:三十年前做什么生意都很容易挣钱,现在做生意都很难了。我这个缺乏涵养的人往往会立刻反问一句:三十年前您不在么? 是呀,他们都在,但他们什么都没做!三十年后来看今天也是充满了机会。只是当下看不见而以,或者你看到了也不会相信,甚至你相信了也没有勇气下注。一些无形的枷锁在底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看起来的无限可能设定了真正能够腾挪的范围。这就好比游戏的引擎,不管你刷什么样的副本,换什么样的元素,都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周而复始和原地打转。


我们在《书读得比你少,为何混的比你好?》中阐述过生存结构的边界和内在制约。那些硬性约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断的把你拽回去。认清底层逻辑和生存结构的关键支点,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绝望,恰恰是为了能用最恰当的生存策略突破生存结构的内在制约。我们在阐述结构学的框架的时候讲过:由内而外打破生存结构需要能形成结构力量。读过《F3:结构力量》的人都明白,结构力量是一种能够自我强化循环叠加并不断转嫁成本的力量,正是这种特征才具备冲破结构的平衡和内在制约力的裹挟。这一点在微观和宏观是都是一样的。我们在《F3:结构力量》中论证原理的时候提到过,能够形成结构力量的三种元素包括:金融、科技和情绪。金融能够把未来的资源提前到现在来使用,科技能把遥远的资源转化成当下能用,情绪能把不存在的资源用于解决眼下的冲突。此三者都具备持续转嫁成本的属性,只要遵循结构力量三要素,就能形成打破边界的结构力量。再辅助以高性价比的传导体系则可以作用于现实世界,实现四两拨千斤的突围,摧毁原有的生存结构并完成重建。


结构学应用去:觉悟社

提问到知识星球:守夜人总司令

微博:守夜人总司令-觉悟者

F3:结构力量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A26:中导条约被废除之后!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